石家庄康福外国语学校普通高中部 手机版

    历史衔接作业答案

      2022-07-17     2859
  • 答案
    一   整体感知
    1、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
    朝代
    起止时间
    重大事件(建立、灭亡的事件)


     前2070年——前1600年
    启  家天下  ;商汤灭夏


    前1600年——前1046年
    盘庚迁殷;武王伐纣


    前1046年——前771年
    春秋 前770年——前475年
    战国 前475年——前221年
    犬攻入镐京 西周结束
    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开始


    前221年——前206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刘邦攻入咸阳 秦亡


     西汉前206年——25年
    东汉 25年——220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刘秀建立东汉;曹丕篡汉,建立魏

    三国两晋南北朝:
    魏 220年——265年
    蜀(汉) 221年——263年吴 222年——280年
    西晋 265年——317年
    东晋 317年——420年
    曹丕篡汉,建立魏


    司马炎代魏建立西晋;五胡乱华
    司马睿建立东晋


    581年------- 618年
    杨坚建立隋朝;李渊建立唐朝


    618年------ 907年
    唐朝节度使朱温篡唐,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辽宋夏金元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国 907-1125 
    大理 937-1254 
    西夏 1032-1227
    金 1115-1234 

    赵匡胤“黄袍加身”,篡周自立,建立宋朝;1127年,金国南侵,俘虏宋徽宗,宋钦宗,灭亡北宋;宋康王赵构建立南宋


    1206-1368
    忽必烈建元


     1368-1644
    朱元璋建立明朝;清军入关明朝灭亡


    1616-1911 
    辛亥革命后宣统皇帝退位

    中华民国
    1912年--1949
    辛亥革命---新中国建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二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1、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距今约1万年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采集、渔猎
    农耕生活

    用火
    陶器

    迁徙
    建村定居


    时期
    文化遗存
    活动区域
    文化特点

    新石器时代早期
    仰韶文化
    黄河
    中游
    彩绘陶器;以粟为主要栽培作物


    大汶口文化
    黄河
    下游
    彩绘陶器、黑陶


    河姆渡文化
    长江
    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新石器时代晚期 
    龙山文化
    黄河中下游
    “黑陶”,又称“蛋壳陶”


    红山文化
    辽河
    上游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良渚文化
    长江
    下游


    2、原始人群生话之后,我们的祖先逐渐地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按血统关系组织起来的集团进入了氏族公社时期,氏族公社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处于父系氏族公社阶段。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贫富分化,阶级逐渐形成,剥削和欺诈现象出现。这个时候,在国家顶层的统治阶层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和利益,开始设立例如军队、警察等国家暴力机器,国家形成。
    3、
    夏:世袭制     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
    商:内外服制  
    周:分封制   分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 
    诸侯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礼乐制:"礼",是贵族根据原始社会末期父系氏族制阶段的风俗习惯加以发展和改造,用作统治人民和巩固贵族内部关系的一种手段。目的在于维护其宗法制度和君权、族权、夫权、神权,具有维护贵族的世袭制、等级制和加强统治的作用。
    4、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到西周时已发展很成熟。到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井田制逐渐瓦解。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还要交一定的贡赋。领主强迫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而其实质是一种土地私有制度

    三   纷争与变革
    1、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私田开垦增多,井田制日益瓦解,出现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方式.
    在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兼并战争.这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人民厌恶战争,渴望统一.
    经济上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建立,地主阶级势力强大,要求取得政权.各诸侯国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先后展开了变法运动
    2、
    改革主要方面
    具体措施
    作用

    经济(富国)
    奖励生产;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承认土地私有;
    维护地主利益,发展经济

    军事(强兵)
    奖励军功;
    打击旧贵族,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
    编制户口,加强刑罚;
    保证兵源,有效地行使政府权力;


    推行县制;
    强化中央集权;


    统一度量衡;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

     
     
     

    3、
    ①社会关系方面:奴隶主阶级衰落,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士阶层的崛起。
    ②文化教育方面: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百家争鸣。
    ③政治方面:奴隶制瓦解,封建制逐步确立;由分裂到统一,社会的大变革。
    ④经济方面: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代表性流派: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4、
    代表 
    思想 
    主张/内容 

    孔子 
    春秋 
    政治思想 
    核心思想是“仁”和“礼”。性相近 
    提出“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百姓,反对苛政和刑杀;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 



    教育思想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哲学观点 
    “敬鬼神而远之” 

    孟子 
    战国
    政治思想 
    “仁政”、“民贵君轻” 


    人性论 
    性本善 


    价值观念 
    倡导“养浩然之气”,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荀子 
    战国
    政治思想 
    主张“仁义”,“王道”;提出“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恶论 



    哲学观点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论观点 





    四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1、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秦
    秦朝统一的客观条件:
    (1)客观条件:①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②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2)主观条件:
    ①地理位置:秦“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②个人才能: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③变法革新:商鞅变法后,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具备了统一的历史条件。
    2、施政策略:
    中央:皇帝制度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地方层面:郡县制
    其他巩固统一的措施:①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②车同轨    修驰道③制定《秦律》④编订户籍⑤迁徙六国贵族豪强
    3、暴政表现:
    1.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2.求仙访药,动众巡游
    3.开疆拓土,修筑长城 
    4.徭役沉重,刑罚严苛
    5.焚书坑儒,钳制思想




    五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两汉时期
    1、西汉自前206年汉太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前202年称皇帝,建立汉朝
    ②至9年1月10日王莽称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一共209年。西汉一共经历了14个皇帝,一个摄皇帝
    东汉(25~220年)西汉灭亡之后,西汉外戚、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取得政权。王莽为巩固自己的统治而实行了各种改制的政策,但这些改制不仅没有使社会稳定,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绿林赤眉起义。
    2、汉初实行无为而治:
    ①减轻田租 
    ②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③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 
    ④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十五税一) 
    ⑤实行和亲

    汉武帝面临问题:
    ①匈奴侵扰②诸侯势大③豪族地主④土地兼并
    解决措施:
    政治大一统 
    推恩令、设立中朝、察举选官、刺史监察、任用酷吏 


    经济大一统 
    改革币制、盐铁官营、均输平淮、抑制工商


    思想大一统 
    抑黜百家,尊崇儒术


    疆域大一统 
    北击匈奴、经营西域、开拓疆域 


    (3)概念解释:
    酎金夺爵: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而夺爵,被夺爵者达106人,占当时列侯的半数
    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的改进。这项政令要求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十三州刺史制度
    时间:汉武帝在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 
    目的: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内容:全国除了三辅(京兆、冯翊、扶风)、三河(河南、河内、河东)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13个州部:冀州、青州、兖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益州、凉州、幽州、并州、交趾、朔方。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专职监察地方。 
    职责:刺史没有固定的治所,每年八月巡视所辖区域,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盐铁官营:在汉武帝时期,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构具体管理。但到王莽时期这种制度弊病越来越多,被废除掉。
    均输平准:均输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由大农令孔仅和桑弘羊提出。在中央主管国家财政的大司农之下设立均输官,把应由各地输京的物品转运至各处贩卖,从而增加政府收入,抑制商人垄断市场,从而使物价稳定。平准是古代中国封建社会运用贵时抛售,贱时收买的方式,以求稳定市场价格的一种措施。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而得名
    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是汉朝时期在西域(今新疆轮台)设置的管辖机构。其主要职责在于守境安土,协调西域各国间的矛盾和纠纷,制止外来势力的侵扰,维护西域地方的社会秩序,确保丝绸之路的畅通。
    3、汉赋的主要特点是体制庞大,讲究铺陈,富有文采音韵节奏,形式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韵文和散文的结合体,并往往含有讽劝的意味。


















    六    动荡的三国两晋南北朝
    1、



    2、


    内容 
    影响 

    政治 
    迁都洛阳 
    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经济 
    颁布均田令,实行租调制 


    社会风俗
    (全面汉化) 
    ①实行礼治,改革鲜卑旧俗:讲汉话、穿汉服、改汉姓、改籍贯。 
    ②建立汉式门第观,新改姓部分鲜卑贵族定为一等高门。 
    ③胡汉通婚,鲜卑皇族与汉族高门士族通婚。 


    3、王与马,共天下是说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的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导上朝时,成帝都要起立相迎。
    王与马,共天下的典故有着实际的历史含意,反映了东晋门阀政治的特殊背景。



    七  隋唐盛世
    1、评价随场帝:
    积极影响:
    1.隋炀帝即位后,下令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2.修订了法律,主要是针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
    3.设立了进士科,促成了科举制的形成:兴办学校,访求遗散图书,并加以保护:
    4.几次派遣使者去流求和西域,加强了内地同边境的关系。
    5.进击林邑(今越南北部),开拓流求(台湾),征服吐谷浑(并设置“新四郡”)
    消极影响:隋炀帝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暴君。
    1.他倚仗国力富强,骄奢淫逸,好大喜功;
    2.年年征发繁重的徭役和兵役,使农民背井离乡,造成大量田地荒芜,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3.他年年远出巡游,三游江都,三至涿郡,每次出游,大造行官,从行之人多达数十万人,严重骚扰了地方百姓的正常生活:
    4.他三次远征发兵进攻高丽,穷兵黩武,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的农民大起义
    2、贞观之治: 
    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武周政治(“贞观遗风”):
    继续劝课农桑,开创殿试和武举选拔人才。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开元盛世:
    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3、
    1、根本原因是统治阶级认识到农民战争的威力,注意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使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在一定时期内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重要原因是当朝帝王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以及雄才略等,如善于纳谏、任用贤臣、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
    3、直接原因是广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才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
    4、相对良好安定的社会环境;
    5、科技、对外交往和民族融合的互相作用。
    4、观念:华夷一体,民族平等   政策:开明包容,措施灵活多样,以“和”为主,因俗而治,因地制宜
    原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民族交融的加强;唐朝国力的强盛。
     八  五代十国
    在边疆重镇增设军镇设立节度使,造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隋朝形成,唐宋完善,明清采取八股取士方式(趋于僵化),清朝末年被废除
    积极影响:①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②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③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稳定;④为西方国家所借鉴。
    九辽宋夏金元







    杯酒释兵权指发生在北宋建隆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避免下属将领也被迫"黄袍加身",起兵篡夺新生政权,通过酒宴方式,威胁利诱,要求高级将领交出兵权的历史事件。
    3.(1)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2)分散机构权力。

    (3)崇文抑武。
    ①为抑制武将势力膨胀,北宋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②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
    4.

    十  统一的元朝
    搜索资料即可
    元朝;
    中央:中书省-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地方:行中书省(行省或省)-中书省的派出机构-管辖11个行省(包括管理北方的岭北行省、管理东北的辽阳行省和西南的云南行省等)。

    在中央设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3.第一是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文化因素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经过唐王朝的统治,特别是前几朝的休养生息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大量闲置的土地得到开发,大量劳动人口的出现,促进了经济水平的发展,生产力有了教大发展。
    第二是政治因素.
    唐朝较其前朝的任何时代在文化政策上都是比较开放的.
    宋词的繁荣:
    ① 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
    ② 市民阶层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
    ③ 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明清小说1.国家统一,有良好的经济条件.
    2.明代自万历之后,许多地方没有执政长官,许多地方处于无政府状态,民间积极发展迅速.
    3.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工场出现,劳动力大大坚强.
    4.消费水平上升,人们需要消遣方式.
    5.文学发展良好,有一大批职业小说家:冯梦龙,凌萌初
    6.前朝积累下来的文学经验,唐传奇,宋元话本
    十一辉煌与危机并存的明清
    明朝内阁是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的皇帝咨政机构,此后权力逐渐增大,后形成为明朝行政中枢。
    朝贡贸易亦称"随贡贸易"、"贡舶贸易"。宋代以后中国政府准许外国使节在进贡的前提下,随所乘船舶、车马携带商货来中国进行的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行于菲律宾的马尼拉与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之间的货运船只,是一种木制帆船,一般载重量在几百吨到一二千吨左右。由于马尼拉大帆船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中国,以当时风靡全球的中国生丝与丝绸为主,因此墨西哥人直接把马尼拉大帆船叫做"中国船"
    闭关锁国,
    影响: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吸收先进文化和科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权。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清代内阁承明制,但没有明代有那么大的权力,主要是作为皇帝的顾问及秘书处,设三殿、三阁大学士;内阁:清最高官署名。但因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中,内阁职权低落,参预重要政务的人多由皇帝指定,不一定是内阁成员。军机处成立后,实权集中到军机处,内阁徒有虚名,仅成为传达皇帝谕旨、公布文告的机关。
    军机处成立于雍正朝,设在靠近养心殿处,方便皇帝及时了解军国大事,后演变成清廷最高权力机构,军机大臣更是帝国的当权者。它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